为什么穷人一直穷(为什么穷人一直穷真相文案)

Excerpted from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by Linda Tirado. Out now from Putnam.

有一次我失去了一辆几百块钱的卡车。它被拖走了。我给拖车公司打电话,他们向我要几百美元的拖车费。我没有几百美元,于是我说等我凑够了再找他们。

那几天真是狼狈不堪。当时是雨季,而我只能步行去上班,为我那想象中的步程计每天添加6英里。我的车被拖走了,这是我的错,真的,我花了好几个小时让自己好好品尝后悔的滋味。终于坚持到了发工资的日子,当我去取车的时候,他们告诉我,现在我欠他们超过1000美元了,差不多是我的工资的三倍。他们每天要加收两百美元的停车费。我向他们解释说我没有这笔钱,也凑不齐这笔钱。他们告诉我,我有几个月的时候来凑这笔钱,保管费会继续征收,如果还是不行,他们就会把车卖掉。当然,他们会把多余的钱付给我,如果有得多的话。

那时候我做两份工作,都是兼职,日工资都不超过一百块,远远不够两百。

我终究是失去了我的工作。我丈夫也一样。我们没法足够快地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总是迟到,带着湿淋淋的满身大汗。而失去了工作,我们也就失去了公寓。

事情就是这么神奇,有些事对于有钱人只是一点小麻烦,对我来说,却是天大的危机。任何事情都可能让你失去公寓,任何突发意外总会引爆某台复杂的机器,而意外总是会发生。

有一次我失去公寓是因为我的室友得了严重的流感——或者其他什么更糟的,因为一直不见好——她没有去上班,而我没法替她付房租。再一次是因为我的车抛锚了结果我没有去上班。还有一次是因为我享受了一周的无薪假,因为公司不想付那个月剩下时间的工资了。另一次我的冰箱坏了,我找不到房东来修理,于是一走了之。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家包水电费的公寓,他们有一周没交煤气费,导致我们只能洗冷水澡,也没法取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频繁地搬家。这种事情总是会发生。

穷人常常被认为是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看起来是如此地不稳定。这种看法假定了我们不是因为穷而不稳定,而是因为不稳定所以穷。所以我们就来谈谈当你在经济上毫无缓冲余裕的时候想要阻止你的生活滑向失控是多么不可能的一件事。也让我们来谈谈那些只对有钱人有用的省钱建议吧。

我看过一本书,是某个中产写给穷人的,包含了一些如何省钱的小窍门之类的。都是一些奇妙的建议:批量购物,甩卖时大量买进,能手洗的全手洗,确保按时保养车辆和室内空气过滤器。

基本上它给出的建议是完全不实用的。批量购物一般来讲确实更便宜,但你必须把很多钱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手洗确实节约水电费,但没人闲到那个地步。而如果我负担得起在东西用坏前就换掉它们,那么车辆保养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过,便宜的过滤器确实没法洗洗继续用,但,再一次地,高级货首先就会花你一大笔钱。长期来看,买个好一点的面包机确实更划算。但如果好一点的面包机需要30美元,而最烂的只要10块钱,那么说什么以后不得不买新的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买那10块钱的吧,那是我最后的10块钱。

省钱真的是一件很昂贵的事。

如果你没钱,理财是不可能的。省省吧。如果我每周存下5块钱闲钱,在最美好的剧本里,一年能存下260美元,或者说每个季度65美元。如果你能克制自己最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奢侈享受,这就是你能攒下的财产。你当然不可能真的存下这么多。你会生病,至少旷一天工,然后不得不从中摸出几张付房租;你的煤气会冒火,为了让它正常工作你又得掏几张;你的工作裤会撕开一道缝不起来的大口子……我向你保证,总会有些事情会发生在这三个月里。

眼前的处境总是这么局促,手头的几块闲钱并不能让我奢侈到考虑下个月的事情。我的孩子们关心的是当下的生活品质,而不是十年后。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知道钱的价值。我们为了赚钱而工作。如果工资是每小时10块钱,那么每5分钟就能赚到83美分,税前。我们非常清楚1美元值多少:它取决于多少次你不得不缩着腿把身体扭向快餐店对着车道的窗口,取决于你家有多少块地板等着你打扫,取决于你能把多少个盒子塞满。

胜利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特别走运。你需要各种事情都得很顺利,并且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生活走上正轨,然后你的处境才会得到改善。有几年我过得不错,有一份不用太操心的工作,收入足够负担起一间各方面达到最低标准的公寓。有几年我过得不怎么好,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的麻烦是运气总是持续得不够久。似乎每次情况变好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事情将我打回原形。对我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坏事很少同时发生,我经历了一些短期的困境而不是长期的。但我必须承认,陷身长期困境的威胁一直迫在眉睫,随时可能变成现实:只需一场意外再加一段时间的失业。

Reprinted from _Hand to Mouth: Living in Bootstrap AmericaAmerica _by Linda Tirado by arrangement with Putnam, a member of Penguin Group (USA) LLC, Copyright (c) 2014 by Linda Tirado.